当我打开Quora,看到一个美国网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时,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他笃定地认为中国无法在军事上战胜美国,建议中国把重心放在和平与贸易上。这种傲慢的口吻,仿佛在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教。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段子:一个富豪对穷人说"你既然赚不到钱,为什么不把重心放在节约上呢?"这不是很相似吗?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美国网友的这个提问暴露出他对中国的严重误解。我们翻开历史看看,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0多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数据挺有意思:202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约390倍。这样的成绩单,难道不足以说明中国一直在重视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吗?
有网友评论说得好:"美国人总喜欢把现在的中国和二战时期的日本做类比,这完全是对历史的误读。"确实如此,日本当年是带着军国主义扩张的野心,而今天的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发展。
前几天我采访了一位退休的外贸企业老总,他说:"做了30年外贸,最怕的就是战争。战争一打起来,货物运不出去,钱收不回来,辛辛苦苦建立的市场就毁于一旦。"这番话道出了中国商人的心声。
看到一些军事专家的分析也很有意思。他们指出,现代战争已经不是比拼谁的坦克多、飞机好了。就拿芯片来说,如果中美发生冲突,全球产业链都会受到冲击,这对双方都是灾难性的。
最近在B站上,一个分析军事的UP主说:"现在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更像是70年代美苏之间的差距。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只能选择和平共处。"这个比喻很形象。
有个在硅谷工作的朋友跟我聊天时说:"每天和美国同事一起工作,他们大多数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20年前。"这种认知差距确实是个问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一直在呼吁和谈。巴以冲突升级,中国也在积极斡旋。这些不都说明了中国是和平的维护者吗?
反倒是美国,动不动就制裁这个、封锁那个。一位欧洲学者说得好:"美国现在像个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对于那些认为中国在军事上一定打不过美国的人,我想说的是:实力对比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微信抖音取代MSN一样,科技实力也在不断更迭。
看到网上有人调侃:"美国人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中国会不会打,而是担心中国不跟他们打,自己的军火生意就没得做了。"虽然是调侃,但也说出了一些真相。
参考文献: 《全球时报》2024-01-15 《中美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新篇章》 《经济日报》2024-02-20 《解读中国外贸新态势》 《人民日报》2024-03-01 《大国博弈下的和平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