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了!
开馆了!
开馆了!
历经3年的精心筹备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新馆(分馆)
终于在2025年1月18日揭开神秘面纱
今日起向社会大众敞开怀抱
快来一探究竟
看看这次又有哪些精彩展品
等着与你相遇!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丰富,除骨制标本外,文物藏品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约500件,收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博物馆前列。
展开剩余86%文物藏品中,传世文物以青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甲骨、玺印、佛像、书画尤为突出,出土遗物以左家山、西团山、田家坨子、汉书和白金宝等遗址的石器、骨器、陶器等考古品为代表,各类藏品均已成系列,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校内馆
现设精品 展览2项
01 .
时至清平——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宋代物质生活展
“时至清平——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宋代物质生活展”甄选百余件馆藏宋代文物,涵盖瓷器、玉器、书画、钱币、陶俑等各项品类,以宋人清雅平和的闲适生活为主题,以生活场景的切换为线索,选取宋代词牌玉楼春、如梦令、长生乐为单元名称,通过宋画与展品组合,辅以历史背景与文物研究的解读,展现宋代人一天的生活与风俗:清晨起于卧榻瓷枕,于居室中焚香插花、对镜梳洗、飨食饮酒,或到亭宇下与小友赏画、对弈,品茶、斗茶,或步入市井、采买游逛、参加丧仪葬礼。宋代繁荣的文化艺术氛围及宋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渗透其中,铺就一幅宋代雅致恬适的生活画面。
02 .
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
“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展览中“绿野”代表场景,是一种地理空间的表述和生活图景的还原;“先踪”表达先民们的生活踪迹;“考古实证”突出本次展览的展品均为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多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此展主线突破以器物为线索的模式,描述了史前时期东北地区先民的居住方式,共分为“穴居、定居、聚居”三个单元,旨在让参观者体会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史前人类的智慧。
分馆使用面积近1万平方米
位于 长春市博物馆的2层、3层、4层
2层3层为4个常设展厅,4层为办公区
校外新馆(分馆)现设有 精品展览4项
二楼二展厅.
吾道何之——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精品书画展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遴选元代至近现代系列馆藏书画作品与您共享,展品除书法外,涵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等多个绘画门类。从氤氲山林到清奇竹石,从传情花鸟到灵动草虫,从繁华市井到出尘高士,从游龙之笔到无穷之意,中国书画悠久的历史传承和诗书画印交融和合的传统意境得以体现。
二楼三展厅.
山海爵——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青铜器展
青铜器不仅凝结着高超的铸造技艺与审美艺术,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甄选馆藏180余件青铜器,共分 “玄鸟降而生商”“分封天下共主”“诸侯群雄逐鹿”“六合文治武功”4个单元,涵盖食器、酒器、兵器、乐器、车马器及实用器等类别,以时间为序,以《山海经》为引,讲述青铜器从商周至秦汉、从祭祀礼器到日常用器的转变。
“山海爵”如青铜熔铸的史诗,叙述日月之呼啸、山海之浩荡、社稷之嬗变、万民之沧桑,以物证史,且行且歌。
三楼四展厅.
国色天工——中国传统技艺展”
“国色天工——中国传统技术与艺术”以中国传统五色、传统制作技术与装饰艺术为主题,选取陶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等不同质地的140余件文物,共分 色、相、技、艺4个单元,将电影台词、武侠画面与文物故事相融合。走进展厅如同化身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置身塞外客栈,在电影氛围和光影之间感受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对故事的感受、对精致做工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顺天时地气为色,观物中神韵为相,运匠心之巧为技,绘曲直动静为艺。正五色而技艺亦成者,是为国色天工也。
三楼五展厅.
春和景明——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明清精品瓷器展
以春天的不同阶段划分 “春生”“春暖”“春妍”3个单元,对应展出馆藏的青花瓷、单色釉瓷、彩瓷精品,以书法、古诗词、纸雕、古典音乐多种元素为伴,共同绘制出一幅“春和景明”的画卷,以美好颜色沁润心灵,讲述中华文明的古老故事。
小贴士
分馆地址: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6:30
(周一闭馆)
参馆方式:
免费开放
个人和团体参观均需提前预约
发布于:北京市